萬聖節起源
10月31日除了是我們的蔣公誕辰外,我想最多人知道的就是”萬聖節”吧! 每年在萬聖節,許多地方都有化裝舞會,常常都是依整個週末從週五到週日,大家都身處在萬聖派對中。小朋友也是到處”不給糖就搗蛋” (對我來說,小孩不能跟我來這套,因為會被我揍。你乖乖我才給🤪)。不過,萬聖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南瓜燈籠,化妝打扮又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起源於十六世紀的蘇格蘭,愛爾蘭以及英格蘭。這是古老的塞爾提克人在薩溫的一個節慶。原來是在每年的十一月一日,為了慶祝豐收及夏日的結束,並且迎來冬季的開始而形成的一個節日。但是,同時在這一天也是鬼魂回到地球一天的日子。所以,人們會點上火炬,穿上動物的皮毛以期平安度過百鬼出行的一日以及整個冬天。
但是後來因為天主教和基督教訂了萬聖節在十一月一日及十一月二日。於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萬聖節就變成了十月三十一日了。
南瓜
最初,南瓜不是唯一被塞爾提克人所雕刻的東西,他們會雕刻在各種蔬菜上,像是蘿蔔,洋芋或是西葫蘆(南瓜也是其中一種)。他們在這些蔬菜上雕刻出奇怪的臉,並擺在家門口。希望能在這一天能嚇走這些妖魔鬼怪。後來因為19世紀後,許多歐洲居民移居到美國後,發現美國南瓜多,又好雕刻,所以造就了今日大家都用南瓜來雕南瓜燈籠。
特別服飾造型
最早塞爾提克人因為害怕這些回到地球上的妖魔鬼怪,所以當他們在晚上出門時,把自己打扮化妝成鬼的樣子,這樣走在路上,真正的鬼就為以為他們是同類,而不去騷擾他們。(這一點跟我們的傳統不太一樣,我們這邊的民間說法是打扮的跟鬼一樣很容易吸引到祂們的喜歡)。後來到了美國,美國的原住民印地安人在慶豐年時也會特別的裝扮,久而久之,一般人把這個節日當作是與家人及鄰居之間歡慶的日子,所以在化妝舞會上也多了其他的有趣的角色扮演,而不是只有可怕的裝扮。
不給糖就搗蛋
認真地說,這不是個好風氣😒,根本是會哭的小孩有糖吃吧! 言歸正傳~
最早以前,這個活動是叫做 Going a-souling。主要是在天主及基督教的萬聖萬靈節中,有錢人家會做一種叫做靈魂蛋糕的小甜點。那是用糖和香料做成的。古老的塞爾提克人是將這些小甜點放在門口給那些故魂也鬼飽餐(像我們中元普渡吧)。後來就如前面所提,有錢人會做這些小甜點放在門口給乞丐吃,乞丐吃完會幫該戶人家的亡靈或是逝者禱告。據說每吃掉一塊小蛋糕,就會有一個靈魂被救贖。
現在,在世界各地都有人慶祝Halloween,大部分都是以歡快的方式玩樂。不過最大的慶祝國家仍然是在美國,這已成為了繼聖誕節之後,第二有商機的節日了! 看完後,你是不是又多增加了一些知識呢?
大家看完我個人的重點紀錄版後,可以去看看BC English learning的原版,順便做做測驗喔~
以下提供相關單字:
Celtic: 塞爾提克人
Samhain: 薩溫(地方名稱)
Carve: 雕刻
Turnip:蘿蔔/蕪菁
Squash: 西葫蘆/南瓜
Harvest:收成
原文出處: British Council Learning English